3495466510366720
本地上传
共0张,还能上传9张
视频上传成功
上传速度取决于您的网速,请耐心等待。取消上传
现代大学理念的核心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时代内涵主要包括: A. 针对性或适切性:大学教育需回应社会需求,调整学科设置与培养目标(如新工科、新医科的兴起)。 B. 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强调跨国合作、师生流动与跨文化研究(如“双一流”建设的国际对标)。 D. 追求高...
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年)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学在官府”为特征,形成“国学”与“乡学”并立的二元体系: 国学: 设于王城和诸侯国都,专为贵族子弟(国子)服务,分为小学(识字、礼仪)和大学(诗书礼乐、射御等“六艺”)。 大学名称因层级不同而异(如天子设“辟雍”,诸侯设“泮...
从高等学校职能发展的历史来看,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的起源与柏林大学(现柏林洪堡大学)密切相关: 柏林大学(1810年)——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开端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首次...
国高等教育“双轨制”(Binary System)的确立源于1965年发布的政策文件 《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Higher Education: A New Framework),其核心内容为: 将高等教育机构明确划分为两类: 大学(Universities):侧重学术研究与学位授...
关于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 D. 本土化的测评工具较多。 学生学习成果评估(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是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向,其核心特点包括: A. 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正确):评估聚焦学生实际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养,而非单纯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或客观反映,而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基于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的意义系统。因此: 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经验、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不断调整、重构; 没有绝对的、终极的真理,只有不断演化的解释和理解; 这种**“建构—重构—再建构”的过程,正是动态性**的体现。
“双重结合模式”指的是在大学决策中,政府行政权力与大学学术权力共同参与、相互渗透的治理结构。德国的大学传统上由政府负责宏观管理与资源分配,而教授群体在学术事务中拥有高度自治权,两者形成一种“政府—教授”双重权力结构,这种模式被称为“双重结合模式”的典型代表。经典的双重结合模式代表。大学内部由教授群体主导学术决策,但州政...
傅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中,教师开始较多地关注教学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巧,并尽可能运用到教学情境 去,这一类教师所处的阶段是( )。 A. 早期生存关注 B. 教学前关注 C. 关注学生 D. 教学情境关注 傅勒(Frances Fuller)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题目描述的情境对应第三...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 在教学活动进程中进行,目的是实时监控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优化学习效果。 特点:动态、反馈及时、关注过程,例如课堂提问、小测验、观察记录等。 其他选项分析: A. 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
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评价重点从关注结果转向重视过程 B. 评价内容由认知评价扩展为全面、综合的评价 C. 评价的目的为甄别性与选拔性 D.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地位由被动转向主动项 C. 评价的目的为甄别性与选拔性 是不正确的。 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方向是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强调发展性、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