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5466510366720
本地上传
共0张,还能上传9张
视频上传成功
上传速度取决于您的网速,请耐心等待。取消上传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攻击型 人格。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该说法基本正确,但需补充完善 题目中列举的五种人格障碍(偏执型、强迫型、分裂型、反社会型、攻击型)确实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但表述仍有以下可优化之处: 1. 正确性分...
罗杰斯认为,健全人格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个终点,它是不断向前的。正确。 罗杰斯把人本主义的人格发展视为“持续成长的过程”(a process, not a state),强调健全人格不是某个固定终点,而是一种“不断向前”的自我实现趋向关于罗杰斯"健全人格"观点的判断与分析 1. 罗杰...
判断:智力成分子理论是智力三元论的核心——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1. 理论定位:成分子理论的中心地位 斯腾伯格(Robert J. Sternberg)的智力三元理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由三个子理论构成: 成分亚理论(Componentia...
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有: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师生平等交往和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分析 教师威信(Teacher Authority)是学生对教师专业能力、人格魅力和教育影响力的自觉认同与信服,其形成既依赖客观条件(如学校制度、...
个体对角色的认识(认知层面)要上升为稳定的信念(情感—价值层面),必须依赖反复的实践活动。 实践提供直接经验,使角色规范与真实情境对接,加深理解与认同; 实践中的正向结果(奖励、自我效能感)或负向结果(挫折、他人反馈)通过情绪体验强化或修正原有认识,逐步内化为信念; 没有实践,角色认识停留在抽象或被动接受阶段,难以转...
惯化是指由于重复刺激引起的反应性下降,它涉及反应的减少,而不是新反应的习得。正确。 理由: 惯化(habituation)是经典的学习形式之一,指在反复呈现同一无害刺激后,个体对该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降低的现象。其核心特征正是“反应的减少”,而非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或习得新的行为,因此题干表述准确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笼统的目标要比具体的目标效果更好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 Theory,Locke & Latham, 1990)通过大量实验反复证明: 具体而困难的目标比“笼统”或“模糊”的目标更能提高绩效。具体目标为个体提供清晰的方向和可衡量的标准,减少认知模糊,增强努力与坚持。 只有当目标被个体接受...
病原体压力假说 • 病原菌流行度高的地区,人们往往更谨慎、保守,表现出更高的集体主义与低开放性,以降低感染风险(Fincher & Thornhill, 2012)。 空间拥挤与资源稀缺 • 高密度、高拥挤的城市环境会提高个体的竞争压力与攻击性,降低合作性与宜人性(Evans et al., 1996)。 • 资源稀缺...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自然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判断:正确。 理由: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生物、心理、社会等多重因素交互影响。大量跨文化心理学、行为遗传学及环境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自然物理因素(包括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会通过以下途径对人格产生可测的、系统性的影响: 生态-气候效应 • 气温...
教师是学生环境和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判断:正确。 理由: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教师在学校中同时扮演“制度代理人”和“群体领导者”的双重角色。 • 作为制度代理人,教师负责制订并执行课堂规则、布置物理空间、安排时间与资源,从而直接管理学生的学习环境。 • 作为群体领导者,教师需要组建班级组织、选拔学生干部、协调同伴关系、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