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年)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学在官府”为特征,形成“国学”与“乡学”并立的二元体系: 国学: 设于王城和诸侯国都,专为贵族子弟(国子)服务,分为小学(识字、礼仪)和大学(诗书礼乐、射御等“六艺”)。 大学名称因层级不同而异(如天子设“辟雍”,诸侯设“泮宫”)。 乡学: 设于地方(乡、遂),面向平民中的优秀子弟,内容以基础礼仪、道德教化为主(如“六德”“六行”)。 由地方官员(如大司徒)管理,是西周“教化治国”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