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鹰
律师
非遗传决定论: 遗传提供“原材料”,但教育与环境(如榜样示范、道德讨论)决定其表达方式(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 表观遗传学证明,环境(如童年创伤)可通过甲基化等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影响道德认知(Meaney, 2010)。 4. 反例验证 若遗传无作用:同卵双胞胎的品德相似性应等同于异卵双胞胎,但研究显示前者相关性显著更高(Kendler et al., 2008)。 若遗传是唯一因素:相同遗传背景的个体在差异环境中品德表现应一致,但事实相反(如被收养儿童与原家庭子女的道德差异)。 5. 教育启示 早期干预:针对遗传风险(如冲动性气质)设计行为训练(如延迟满足练习)。 差异化德育:根据学生气质类型(如胆汁质需加强情绪调节)调整教育策略。 结论 原命题正确。遗传素质为品德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潜在可能性,但需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这一观点避免了“遗传决定论”或“环境万能论”的极端,符合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生物-社会-心理整合模型。
2025-08-11 16:48:05
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