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以下水平 A. 习俗水平 B. 后习俗水平 C. 自我中心水平 D. 前习俗水平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D. 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 道德行为以避免惩罚为导向(如“偷东西会被抓”)。 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 道德行为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导向(如“你帮我,我才帮你”)。 A. 习俗水平 阶段3:人际协调的定向(“好孩子”取向) 道德行为以寻求他人认可为导向(如“善良=被喜欢”)。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 道德行为以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则为导向(如“守法=正义”)。 B. 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的定向 道德行为基于社会契约和民主共识(如“法律可因合理需求修改”)。 阶段6:普遍伦理原则的定向 道德行为基于普世伦理(如人权、平等),超越具体规则。 排除选项: C. 自我中心水平 这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概念(前道德阶段),柯尔伯格并未采用。 总结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前习俗→习俗→后习俗(A、B、D),而“自我中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