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鹰
律师

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带着原有认知结构进入课堂,新概念只有在与旧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被重新组织后,才能真正“生成”为个人知识。教师无法替代这种内部加工。 2. 个体差异决定路径多样 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兴趣、认知风格不同,建构结果也必然不同。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提供差异化任务、资源和支持,让不同学生都能“生长”自己的意义。 3. 情境与活动必须由学生“在场”操作 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境、问题解决、协作探究。只有当学生亲自提问、实验、讨论、反思,他们才能在“做”中生成深层理解。教师与教材只是提供“脚手架”,中心活动者仍是学生

2025-08-10 04:57:49
3W+
暂无评论,快来回复一条吧!
0/2000